加载中...
您的位置:首页 >栏目首页 > 融资 > 正文

存款利率还会继续下调吗?

2023-06-28 00:08:53 来源:泽平宏观

文:任泽平团队

导读

6月,国有与股份制银行先后调降存款利率,并带动贷款利率下降,推动金融让利实体。本轮存款利率调降,原因何在?有何影响?未来是否会继续下调?


(资料图片)

摘要

二季度以来,先是4、5月份,一批中小银行下调活期与定期存款利率,完成上一轮存款降息的“闭环”。再到6月,由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开启新一轮存款利率调降,预计中小银行将后续跟进

此轮存款利率下降,为6月中旬的MLF与LPR降息打开了空间,进而有效降低了贷款利率,切实推动了实体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本轮存款利率下调的原因包括:

(1)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定价情况”指标纳入MPA与EPA考核,推动中小银行调降存款利率。

(2)为降低贷款利率,需要先缓解银行负债压力,稳定净息差。2022年以来,银行资产负债利率双承压,盈利和资产质量相关指标,如净息差、净利润和不良率的压力较大:存款高增且呈现定期化趋势,付息成本高;贷款利率多次下调,处历史低位。

(3)历史上看,经济复苏一波三折,降低存款利率能释放宽松信号,推动复苏

下调存款利率的影响包括:

(1)缓解银行息差压力,稳定银行利润,增强其补充资本的能力、增加拨备以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2)利好实体经济,推动金融让利实体,并且缓解资金空转,促使更多资金流入实体经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刺激企业投融资需求。

(3)居民部门资产收益受损,或增强居民去杠杆、提前还贷意愿。

(4)对大类资产影响是:存款利率下调将推动表外理财与表内结构性存款的需求,存款“搬家”至理财产品或保险产品,或引发新一轮“理财热”短期内提升银行对债券的配置意愿,但中长期仍取决于基本面是否持续复苏与货币面是否宽松,存款利率仅为变量之一。

展望下半年,本轮存款利率下调仍在推进中,目前国有银行、股行完成调降,后续城商行、农商行、村镇银行等也将跟进。随着存款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在本轮存款降息完成“闭环”后,预计存款利息有可能开启新一轮下调,进而为下半年贷款利率的进一步下调打开空间,持续强化金融让利实体

据此,建议:

(1)阶段性调降存量房贷款利率利大于弊,存量房贷利率与新增房贷利差减小,可减少消费者提前还贷、违规转贷现象;减少住房消费支出,减轻压力,扩大内需。

(2)财政发力,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延缓交税等;增加财政支出保障民生、就业、医疗等领域;加强财政与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的配合等,推动绿色智能家电下乡、新能源汽车下乡等,发放消费券,培育绿色消费等新模式。

(3)接续推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发展新基建、新能源,同时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精准发力,支持科技创新、普惠小微等

本轮存款利率下调,一方面是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成果,另一方面推动贷款利率下降、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的重要举措。

我们相信,在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出台后,实体经济信心将有效提振,中国经济下半年将重新步入复苏轨道,引领全球经济增长。

目录

一、事件:新一轮存款利率调降开启,同时监管趋严,规范“高息揽储”

二、原因:政策驱动利率市场化、银行净息差压力大、推动货币宽松

三、影响:缓解银行息差压力,居民收益受损,存款或“搬家”至理财产品

四、展望:完善利率市场化,推动存款利率进一步下调,进而打开贷款利率下降空间

五、建议:阶段性调降存量房贷款利率,中央加杠杆、支持财政提力加效、促消费

正文

一、事件:新一轮存款利率调降开启,同时监管趋严,规范“高息揽储”

6月8日,工农中建交和邮储银行六大国有银行同一日下调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定期存款利率下调的幅度高于活期存款;12日,招商、浦发、浦发等多家股份制银行也宣布调降。活期存款下调5个BP至0.2%,2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下调10个BP至2.05%,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下调15个BP至2.45%,5年定期存款利率下调15个BP至2.5%。

历史上看,存款利率调整次数和幅度要少于贷款利率。因为存款利率较为刚性,多数银行有较大的揽储压力,必须维持较高的存款利率以吸引储户。而存款利率下调,也是打开贷款利率下降空间、呵护实体融资成本的重要举措

本次存款利率下调,是2022年4月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以来的第三次存款利率下调。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旨在推动自律机制银行参考10年期国债收益率和1年期 LPR,合理调整存款利率水平。

前两次存款利率下调分别是:

1)2022年4月,国有大行发起第一轮存款利率下降,随后5月,中小银行跟进下调。根据22Q1货币政策执行报告,4月最后一周的新发生存款加权利率为2.37%,较前一周下降10个BP。

2)2022年9月,国有大行调降存款利率,部分股份制银行后续跟进;2023年4月,农商行、村镇银行等中小银行跟进调整。2023年5月,恒丰、渤海、浙商等银行跟进补降存款利率,完成此轮“闭环”。

在调降存款利率同时,5月15日,央行下调协定存款和通知存款自律上限,四大国有银行降幅30个BP,其它金融机构降幅50个BP。

约束协定存款与通知存款利率自律上限,本质上是对“高息揽储”行为的监管约束。近年来,部分银行利用通知存款、协定存款“高息揽储”,将表内存款包装为表外理财,引发存款市场不良竞争,需要予以规范。但此类调降,对银行业整体负债成本影响不大:(1)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这两类存款利率较低,并不超过新设上限,不受影响;(2)这两类存款规模较小,占银行负债比例较低。

本轮存款降息,直接推动了贷款利率的进一步调降。6月15日,MLF下降10个BP,6月20日,1年期与5年期以上的LPR分别下降10个BP。年初以来,存款高增且定期化,银行负债压力大,限制了贷款利率的下降。6月13日,发改委等部门发布2023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强调推动贷款利率稳中有降。而此轮存款利率下降,为6月中旬的MLF与LPR降息打开了空间,最终有效降低了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二、原因:政策驱动利率市场化、银行净息差压力大、推动货币宽松

银行资产端利率浮动,负债端利率固定的情况不利于银行利润和风险管理。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存款利率市场化定价情况”指标纳入MPA与EPA考核,推动中小银行调降存款利率。今年4月,最新版《合格审慎评估实施办法》(EPA)正式下发,在原来14个指标的基础上,在“定价行为”下新增“存款利率市场化定价情况”指标,加强存款利率降幅考核。对于“定价行为”不达标的银行,将暂停发放同业存单与大额存单,进而驱动银行主动下调存款利率。

银行资产负债端利率双承压,银行盈利和资产质量相关指标,如净息差、银行净利润和不良率压力大:负债端,存款高增且呈现定期化趋势,付息成本高;资产端让利实体经济,贷款利率多次下调,处历史低位

1)存款定期化,银行负债成本高。1-4月,居民与企业定期存款高增显著;定期存款占总存款比例逐渐升高,截至4月,大型银行占比29.39%,中小银行占比37.75%。

2)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持续处于历史低位。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一般贷款、个人住房贷款和企业贷款分别为4.3%、4.5%、4.1%和4.0%,同比分别下降6.7%、9.0% 、24.6% 和9.4%。

3)银行经营压力较大。一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1.74%,环比下行9个BP,跌破1.8%的警戒线,主要源于去年8月LPR调降引起的贷款重新定价,大型商业银行、股份行、城商行和农商行环比分别下降21、16、4和25个BP;一季度商业银行净利润6679亿元,增速同比下滑6.1个百分点;中小银行不良贷款压力加剧,一季度城商行和农商行的不良率环比分别上升5和2个BP。

经济复苏一波三折,降低存款利率是货币宽松的体现。历史地看,梳理90年代以来的存款利率,利率下跌对应货币宽松。

1)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次贷危机、2013-2015年,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和供给侧改革,均有存款利率下降、刺激经济的措施。

2)2022年4月央行推动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鼓励下调存款利率,时值疫情多点散发严格管控期,全国生产消费严重受影响,虽然超储率较低,但依旧下调存款利率,降低融资成本。

3)当前经济环境去年4月有相似之处,一季度后经济回落,物价超预期下降;PMI数据显示产需偏弱;出口同比低于市场预期、由正转负下滑至-7.5%。此时调降存款利率下调,将释放明显的货币宽松信号。

三、影响:缓解银行息差压力,居民收益受损,存款或“搬家”至理财产品

银行资产端利率浮动,负债端利率固定的情况不利于银行利润和风险管理。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存款利率市场化定价情况”指标纳入MPA与EPA考核,推动中小银行调降存款利率。今年4月,最新版《合格审慎评估实施办法》(EPA)正式下发,在原来14个指标的基础上,在“定价行为”下新增“存款利率市场化定价情况”指标,加强存款利率降幅考核。对于“定价行为”不达标的

直接影响为缓解银行息差压力,稳定银行利润,增强其补充资本的能力、增加拨备以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商业银行的利润主要用于补充资本,满足宏观审慎要求;缴纳所得税;提取一般准备、盈余公积、留存未分配利润等,增强风险管理、提高稳健经营能力。2019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商业银行约60%的利润用于补充核心资本。

利好实体经济,包括减少资金空转,促使更多资金流入实体经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刺激实体经济投融资需求

1)资金空转问题值得重视,近期市场质押式回购规模明显上升,由今年1月平均5.4万亿,大幅提高至6月平均8.0万亿,意味着市场上优质投资品较为稀缺,形成“资产荒”。存款利率下调,可以疏解淤积于银行内部的流动性,减缓资金空转,提高金融部门服务实体的意愿。

2)在资金使用效率上,压低存款利率,利于降低储蓄意愿,进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与货币交换活跃程度,提高货币流通速度。

居民部门资产收益受损,付息成本较高,或增强居民去杠杆意愿

1)在理财产品收益整体下降的情况下,银行类理财产品表现还可,且银行类理财产品在居民金融资产中占比较大,存款利率下降导致居民收益降低。普益标准数据显示,理财产品区间收益有所下降,截至2023年5月末,理财公司存续开放式固收类理财产品(不含现金管理类产品)的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的平均水平为3.40%,环比下跌1.02个百分点。央行发布的《2019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情况调查》显示,中国城镇居民现金、银行存款、银行理财、托管产品、信托在金融资产中占 65.7%,因而存款利率下降对居民资产收益相对较大。

2)居民付息成本仍较高。《2019 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情况调查》显示,房贷占城镇居民家庭总负债的75.9%。当前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为4.0%,低于4.3%的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但2019年到2022年,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均高于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考虑到存量房贷利率,居民的付息成本可能上升。

3)在资产收益降低、付息成本加大的情况下,居民提早还债的意愿增强。RMBS条件早偿率指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居民提早偿还住房抵押贷款情况,2月14日以来,指数快速上升,5月17日以来更是直线上升,由2月14日的0.08点上升到6月12 的0.22点。

对大类资产影响是:存款或“搬家”至理财产品;短期刺激债市。

1)将推动表外理财与表内结构性存款的需求。存款利率下降后,由于理财产品安全性较高,储户可能将定期存款“搬家”至理财,或引发新一轮“理财热”。表内的结构性存款方面,自2020年3月的存款管理新规后,规模从2020年4月末的12.1万亿大幅压降至今年4月末的5.0万亿。但随着定期存款“搬家”,具有保本属性、期限灵活的结构性存款可能重现吸引力。

2)对债市在短期有所刺激,中长期仍取决于基本面是否持续复苏与货币面是否宽松,存款利率仅为变量之一。

短期看,银行净息差压力释放后,将会提升银行对债券的配置意愿,利好债市。其中,中小银行的债券投资占全部运用资金的比例,从2020年1月的18.7%逐渐上升至今年4月的20.4%,成为债市重要力量。原因在于中小银行负债端利用“高息”吸纳存款后,放贷处于竞争劣势,资产端转向配置债券。

3)股市是货币的晴雨表,存款降息有利于推动资金向股市回流。央行一季度城镇储户调查数据显示,指向居民端信心回升,投资意愿缓慢修复。

四、展望:完善利率市场化,推动存款利率进一步下调,进而打开贷款利率下降空间

预计未来将坚持利率市场化体系,完善市场利率自律定价机制,以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代表的债券市场利率和以 1 年期 LPR 为代表的贷款市场利率,合理调整存款利率水平。

以近期两轮存款降息为例:

2022年8月,MLF与逆回购降息10BP,10年期国债利率随之下行,1年期LPR紧跟下调5BP。根据市场化利率调整机制,存款利率与10年期国债利率与1年期LPR挂钩,进而推动9月中旬主要银行的存款利率调降。

2023年6月,10年期国债利率由年初2.9%的高点回落至2.7%附近,为新一轮存款利率下调打开空间。6月中上旬,国股大行落地存款降息,带动中小银行后续跟进。

本轮存款利率下调仍在推进中,目前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完成调降,后续城商行、农商行、村镇银行等也将跟进。值得注意的是,自去年两轮存款降息后,城商行、农商行等仍有3%以上的存款产品,成为居民存款定期化的主要去处。随着本轮存款降息“闭环”的完成,利率将普遍跌破3%,定期存款将正式进入“2时代”,这将深刻影响居民、企业的储蓄行为。

下半年,存款利率仍有调降空间,进而带动贷款利率的进一步下调,促进金融让利实体。2023年6月存款利率下调,促进了6月中旬的MLF、LPR降息。预计下半年会再次出现类似的轮动,由新一轮存款利率下调推动贷款进一步降息,利好实体经济。

1)压低存款成本后,净息差压力部分释放,有助于稳定后续贷款投放节奏,为新一轮降息打开空间。本轮存款降息后,中小银行与大型银行之间的存款利差缩窄,同时规范了“高息揽储”行为,有助于维护存款市场公平竞争,为后续信贷持续投放创造空间。

2)目前处于经济复苏关键期,存款降息有助于推动货币宽松,进而提振信心,稳定预期,刺激经济。目前出口同比有待恢复,由正转负下滑至-7.5%CPI同比0.2%,PPI同比-4.6%,不及市场预期;工业企业高库存、产能低,利润有待改善。相信随着下半年一系列支持政策的出台,中国经济有望强势复苏,引领全球。

五、建议:阶段性调降存量房贷款利率,支持财政提力加效、促消费

阶段性调降存量房贷款利率

1)当前,存量房贷款利率多为LPR加点的方式确定,前述强烈的降息预期为降低存量住房贷款利率提供可行性。

2)已有数据显示,存量房贷利率仍然偏高,在居民预期不稳的条件下,可能会导致提前还贷。2月首套房贷利率为4.1%,而5年LPR为4.3%二者利差较大。

3)降低存量房贷款利率具有“一箭三雕”的好处:首先,存量房贷利率与新增房贷利差减小,可减少消费者提前还贷、违规转贷等的问题。违规转贷会扰乱金融秩序,导致经营贷虚高,影响经济形势判断及走势。其次,直接降低部分购房者的月供,可降低消费者住房消费负担,消费能力提升。最后,下调存量房贷利率将推动购房信心恢复,有利于房地产行业稳定。

财政发力,适度增加中央杠杆,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延缓交税等;增加财政支出保障民生、就业、医疗等领域;加强财政与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的配合等,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绿色智能家电下乡等,发放消费券,培育绿色消费等新模式。

1)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的杠杆率较低,具备加杠杆的能力,可适度增发国债,加大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2023年一季度,我国政府、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的杠杆率分别51.5%、21.4%和30.1%,分别较去年四季度上升1.1、0.0和1.1个百分点,还存在一定提高空间。

2)工业企业利润整体为负,在财政支出方面,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助力企业生产,保障民生。4月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累计同比-20.6%,较上月增加0.8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国家发改委联合财政部已下达以工代赈中央专项投资73亿元,起到了良好的吸纳就业的效果。

3)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在促进消费上,可推行购车补贴、餐饮旅游和耐用品消费券等提升消费意愿;支持培育新消费,支持绿色消费、养老服务消费等消费新模式。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积极配合,建议接续推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着力发展新基建、新能源,兼顾短期扩大有效需求和长期扩大有效供给。比如,作为新型能源的氢具有储能时长、储存容量高、转移方式灵活等优势,大力建设“西氢东送”,有助于利用三北绿电资源和国家低碳战略实施。

结构性货币政策精准发力,支持宽信用。下半年,为支持绿色经济、高新技术产业,预计将继续落地碳减排支持工具、科技创新再贷款、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等结构性工具;为促进楼市回暖,预计将推出新一轮保交楼专项贷款与针对优质房企的纾困专项再贷款,提振地产信心。

仁生泽发购买方式:

仁生泽发,专注头皮健康管理,帮助一千万人解决头发困扰。

关键词:

推荐内容